【團契之愛】
傅世賢牧師
經文:約13.34-35、約壹4.10-12引言—愛的難題 幾個禮拜前,我們一行十二個人前往緬北短宣,在當地教會舉辦了兒童營、也在一所華人中小學舉辦青少年營會,當營會結束時,短宣隊員和當地的兒童、青少年依依不捨的照相留念、寫卡片、送禮物…很多孩子們會不斷要求,「老師,你們還要再來喔」,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還滿令人陶醉的。但是營會終會結束,孩子們要繼續上課,學校老師要繼續培育他們的學生,教會同工也要繼續牧養兒童青少年;而我們也要回到台灣的崗位上繼續面對現實生活的挑戰。 我在想有時,愛遠方的人似乎是比較容易的,像這樣去到緬甸宣教、向陌生人傳福音、為兒童青少年舉辦營會、或者做成人培訓,當營會或佈道會結束時,一切都停留在美好的回憶裡,這好像讓愛人變得比較容易一些。因為在對方還來不及知道原來我有不良習慣,我也不知道對方有古怪性格以前,我們就分開說再見了。 但是要愛身邊每天和我們生活一起的人,是不是有時更困難呢?有話說「日久見人心」啊,這些每天見面、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家人、同事、同工、教會小組裡的組員,他們的問題、壞習慣、古怪脾氣都昭然若揭、顯而易見,有時也因此帶來彼此的嫌隙或衝突;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怎樣能愛得下去呢? 經文釋義 不同於馬太福音教導愛仇敵、路加福音多注重愛鄰舍(有需要的人),使徒約翰教導的卻是針對跟隨基督的群體裡人和人之間的彼此相愛,是指圈內人之間的彼此相愛,這是約翰神學的特色。對你我而言,約翰要我們彼此相愛的對象就是教會同工、小組兄姐、信主的家人朋友。 <約13.34-35>清楚的指出,「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換言之,門徒之間彼此相愛的前提是耶穌先愛了他們,不僅如此,耶穌還說,彼此相愛是耶穌門徒的記號,也就是,沒有彼此相愛就失去算為一個屬神的群體了。 上帝愛我們,邏輯上應該,我們也要愛上帝,可是聖經卻說「上帝愛我們、所以我們要彼此相愛」?這樣有合於邏輯嗎?倘若說,上帝愛我們,因此我們應該愛上帝,其實這不是對等的愛。因為上帝愛我們、是愛不配、不可愛、有罪的人;我們愛上帝,上帝是可愛、聖潔、美善的。因此我們必須去愛那些不配、不可愛、有罪的人,這樣才是在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愛;因為上帝對我們的愛,就是愛不配、不可愛的人。 在叮嚀門徒彼此相愛之前,十三章的一開始記載耶穌為門徒洗腳,耶穌說「我給你們做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15),接著耶穌預言猶大將出賣祂,並表明祂將離開他們;事實上,這段吩咐門徒彼此相愛的教導正開啟了十四至十七章耶穌離世之前給門徒的最後講論。耶穌知道祂要離開門徒了,沒有老師帶領之下的這群門徒如何面對世界的逼迫、敵對?如何能繼續完成主所託付的任務?可見得這段教導必然反應出耶穌最掛心、最看重的事情。 耶穌在這麼長篇幅的教導裡,「彼此相愛」的主題一再地被重複提及,而且明確的被耶穌稱為這是祂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2),而且耶穌應許—遵守這個命令就能保守自己「常在主的愛裡」(約15.10),使門徒「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並且可以被稱為是「我(耶穌)的朋友」(約15.14)。接著耶穌也提及門徒即將面對世人的恨惡、逼迫,並為門徒的合一向父神禱告。我們可以想像,在耶穌臨別的教導裡,「彼此相愛」是信徒群體最底層的根基,有了這根基,他們才能面對耶穌離世以後,接踵而至的各種挑戰。 耶穌叮嚀,門徒的彼此相愛將是他們向世人展現出有力的見證—人們將因此認出他們是屬耶穌的,也藉著他們的彼此相愛,世人可以相信耶穌真是神所差來的;同時,當門徒生活在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時,他們就是需要同伴彼此相愛相扶持的團契關係,這樣他們才能一起承擔起向世界宣揚永生之道的宣教士角色。 神學闡釋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團契生活」一書中說,「信徒唯獨透過耶穌基督才能到別的信徒那裡」。因為人和人之間充滿各種差異、紛爭、不和,當信徒同在一處,一起生活或工作時,如何使「彼此相愛、合而為一」成為可能呢?從人的本性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啊! 保羅說「祂(基督)是我們的和睦」(弗2.14),透過十字架,耶穌基督成為中保,上帝和人才能和好,人和人才能和好。潘霍華說「沒有基督,我們就不認識上帝,不能向祂呼求,也不能到祂那裡去;同樣,沒有基督,我們就不認識弟兄,不能到弟兄那裡去。」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基督以前,通往上帝的通道、和通往弟兄的通道被人的「自我」給阻塞了—我的意見應該被採納、我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我的需要才真正重要,我我我…,唉呀,亞當的本性就是高舉自我的,事實上,許多人和人之間的嫌隙、衝突、無法相愛正是來自於膨脹的自我。而十字架正是要來破除這個自我的偶像,這是為何耶穌基督教導彼此相愛以先,先降卑自己為門徒洗腳,祂向門徒示範出謙卑捨己的榜樣;然後才踏上各各他的十架道路,顯然耶穌也早已知道,門徒憑著自己是做不到彼此相愛的,惟有透過耶穌的代贖,十字架的大能才能打破人和神、人和人中間的阻塞。 人惟有信靠耶穌、認罪悔改、破碎自我、捨己倒空自己,這樣人和人中間的通道才能暢通,以致信徒能彼此相愛、和平共處、互相服事、成為一體。然而這種信靠並非一勞永逸,卻需要一次又一次不斷的信靠基督,一次又一次的破碎自我,才能繼續維持相愛與團契,才能合而為一,潘霍華說「只有透過基督,我們才能彼此相連…。我和別人得享團契,而且將繼續享有,都是唯獨透過耶穌基督。」他進一步說「上帝的旨意是,我們要在弟兄的見證中、或在信徒的口中,去尋找祂的永生之道。當我們感到氣餒、猶疑不決,我們更需要別的信徒,因為我們自己不能幫助自己…。因為我們自己心裡的基督弱於弟兄口裡的基督;在我們心裡覺得不明確的,在弟兄口裡卻是確實的。」換言之,上帝要我們藉著信徒之間的團契相愛來彼此堅固、互相扶持、彼此宣告神的話語。 因而,什麼時候上帝用祂的愛和慈悲贏取我們的心,我們就在那時候開始學習以愛和慈悲來對待弟兄,我們領受的既然是赦免,不是審判,我們在信徒團契之間也該彼此饒恕;也就是將上帝做在我們身上的,去同樣做在弟兄身上。一個領受神的愛愈多的人,必然會向人付出更多神的愛。「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羅15.7) 生活應用 從前唸社工時,我以為我已經被訓練成一個很能愛人很能欣賞別人優點的人,但上帝總能使我遇到一些很難愛的人,以致我發現,原來沒有基督,我的愛就只有那麼一點點,上帝藉此破碎我的自以為。 有一次,我感覺聖靈要我去關心一位基督徒友人,但是一想到曾經一起服事時,常常要看她的臉色,我真是畏懼三分,相當地遲疑、很想推託,我發現原來我的愛是要事先計算代價的,但聖靈卻提醒我,「孩子,妳還不認識我不可愛時,我已經不計代價地為你上了十字架,我對妳的愛是冒險的愛、不計代價的愛、不顧能否獲得回應的愛,妳願不願意也給出我已經給妳的愛呢?」因著聖靈的提醒,我便採取行動去關懷這位友人,雖然後來她沒有積極回應,但是我內心卻有順服主、得勝的喜樂。原來聖經教導的愛不是一種感覺、不是一種羅曼蒂克的情緒,而是順服神的命令、做正確的選擇、採取合神心意的行動。 我曾經在大學團契裡,有一位很要好信仰很契合的好友,但因為某些誤會摩擦,對方突然間完全不理睬我….,剎那間令我經歷到很深的失望和沮喪。在低潮時,聖靈提醒我,「孩子,妳知道嗎?我就是愛,愛是從我而來,其實朋友對妳的愛、就是我的愛,是我藉著她表達對妳的愛;所以妳真正應該感謝的是我」,神說「因此,當妳失去這個友誼,那也是出於我,賞賜的是我、收取的也是我」。上帝教導我,其實所有的人際情誼都有它的限制,因為人們都是有限的!只有在神才有無限完全的愛!這個事件對我非常寶貴,我因此學習到接納別人愛的不完全,也學習到不由於人愛的不夠而太過失望;因為我承認我的愛也不完全,我也會讓別人失望。但基督永遠是愛的泉源,當感到愛的匱乏時,永遠可以來到祂那裡支取。 在我服事的日子裡,看到許許多多基督徒在教會裡、在與人同工時受傷,很多人因此不想再加入小組、不想再服事、甚至有離開教會的。這些事真的很令人遺憾,其實教會、小組、團契、基督徒的群體本不是天堂,我們確實仍然活在罪的環境裡,每一個基督徒也尚處於聖靈「施工中」的狀態,以致我們共同生活與工作時,會出現嫌隙、摩擦、衝突,但可貴的是,基督已經用十字架為我們成就了和平,賞賜給我們在基督裡的團契!因為基督饒恕你和我是真實的,因此我們彼此饒恕也能真實;因為基督接納你和我是真實的,因此我們彼此接納也能真實;基督因著愛為你和我上十字架,因此我們彼此相愛也能真實。當我們確信,基督是信徒彼此相愛往來團契的根基,這樣即使受了傷,也能再一次在基督裡得醫治,靠主重新回到屬神的群體、再一次恢復關係、再一次相愛。 結語 當耶穌給門徒彼此相愛的命令時,並不是要為難他們,而是耶穌真知道團契—就是信徒和睦同居相愛相扶持的寶貴和重要,因為這是信徒之所以能有力量面對這個敵對的世界、並執行主託付的任務的關鍵!上帝要基督徒彼此相愛的原意是好的,連魔鬼也深知彼此相愛將帶來巨大的力量,因此魔鬼也極力在基督徒的團契生活中,利用每一個人身上的小破口、或彼此的差異不斷做偷竊、殺害、毀壞、挑撥分化、散佈紛爭的工作,魔鬼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失望、憤怒、害怕、退縮、拒絕、逃避,最好從此遠離基督徒群體。弟兄姊妹,我們千萬不能中了魔鬼的詭計啊。 今天要鼓勵那些害怕加入小組、害怕與人同工、害怕去愛的人們,求主幫助我們回到祂的心意裡,「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133.1)「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必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4.12)願每一位屬主的人都能飽嚐基督已經為我們預備的團契之愛! 小組問題分享: 1. 對於耶穌給我們「彼此相愛」的命令,你曾經遇到什麼難題? 2. 門徒進入世界時,「就是需要同伴彼此相愛相扶持的團契關係」;這也是神對你的心意,請分享團契(小組)生活對你的意義和重要。 3. 基督是人與人團契連結的根基,這真理怎樣再一次帶給你愛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