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後絶望中得盼望—亞伯拉罕】
許雅惠傳道
經文 (創17:1-11) 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說: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 前言 不可能的任務?從死心到盼望! 生活中,人們心中有許多的期盼和願望,我們往往認為:只要努力,結果是可預期的。例如,長大了進入愛情,畢業了要有一份工作,結婚了就懷孕生子,工作了可以存錢買房等。但是,在時間和環境中的挑戰中,可能逐漸自我說服:不可能改變了;年紀不合適了;時機已經過了;環境不會合適的…已經不可能了。原本以為自然會來到的事,竟然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一位結婚十年的妻子寫下求子的心路:生孩子,從理所當然的事變成不可能的任務!年輕時抗拒懷孕,後來是到處求醫。自己和丈夫投入各種檢查;從相信醫生,配合醫囑吃藥打針,改變作息,甚至辭掉工作來預備…。每天算日子認真做人,每個月經歷著努力-期待-幻滅…漸漸發現自己變了!變得不快樂,沮喪,懷疑自己和上帝!夫妻關係的幸福滋味沒有了。心理的改變更驚人:從<羨慕>別人,到<恐懼>被關心,到<嫉妒>,想放棄又不甘心的掙扎…看見些新聞更憤恨神:祢不給我孩子,竟把孩子給那會虐待他們的人…這真是感同身受令人不捨。一件簡單的事變成不可能的任務,心理沮喪到靈性掏空,類似的情境,是許多人的經歷。愛我們的上帝,是如何處理我們的<不可能>呢?<無所不能>的上帝,是用什麼方法將人重新恢復成為盼望甚至是喜笑?今天要分享亞伯拉罕的經歷,就是一個神帶領人從絶望中重燃盼望的真理。 壹. 最初的夢想 上帝選召亞伯蘭: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亞伯拉罕的一生,就是神如何帶領人的過程。七十五歲的時候上帝第一次向他說話。當人第一次認識說要帶領自己的神,實在是甜蜜驚奇的。 (創12:1-4)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這個邀請實在美好!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受到超越人性制的鼓勵時,我們會用熱情和勇氣回應。 貳. 上帝愈漸清晰的帶領:神四次的應許 神是如何帶領人跟隨祂?神的帶領,是一次到位還是一次一步?你喜歡一次聽見全部計畫還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若主管在職場新鮮人上班第一天,就將來年全都事情和挑戰都告訴他,人不一定能承擔。上帝究竟是怎樣教導一個未曾認識神的子民如何進入祂的計畫之中的?亞伯拉罕跟隨主的一生其實就是所有基督徒跟隨主的天路。祂四次聽見神應許;每一次,上帝的啟示比上次更多更具體!神的帶領是<一次一步>的帶領,在<人所需要的歷鍊>和<神主動的恩典>中前進: (1)第一次的應許:成為大國;有大名;萬人得福。(創12:1-4) 對這樣的應許人如何回應呢?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人對美好願景的期待足以使人樂於回應,但每日生活的挑戰與立志回應的時刻,實在不同。神認識我們的有限,給我們的帶引不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神用時間,使我們在前進中體驗祂的引領。 (2)第二次的應許:後裔如塵沙之多;要得地為業。(創13:14-18) 第二次的應許發生在亞伯蘭與他的姪兒分開之後。說好一起出來打拼的姪兒,因為土地問題選擇分開;真是失望!失望中神向亞伯蘭鼓勵: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要賜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原先「成為大國,有大名,萬民得福」雖然美好卻抽象遙遠。生活是真實的,雖然盼望未來更好,但總會反觀自身與今天:我呢?我的家呢?現在呢?。因為人是在群體中有意義感,卻是在家庭中有幸福感!<未來>使人有盼望,卻是<現在>迫使人思考及行動。神適時在人的沮喪中堅固亞伯蘭的心!這次的應許是關於亞伯拉罕本身,有後裔得地為業的盼望。 (3)第三次的應許:我是你的盾牌;大大賞賜你;有親生的後嗣多如天星;賜你得地為業;以祭牲立誓約;子孫寄居被贖回;得地為業(創15:1-6; 7-13;18)。 領受了後裔及得地為業後,亞伯蘭回到生活中,卻面在迦南四王和五王來擄掠爭戰!情境怎麼跟神的應許不一樣?落差太大了:不是要得地為業,怎麼變成要爭戰來免於失去家產?不是要使萬民得福,怎麼差點連自己人都保不住?不是要得大名,怎麼是擔憂敵人找到自己來復仇?不是所見之地都要賜給我,怎麼連原本財物都差點失去?在生活與應許的落差中,人的心思受到大挑戰了:疑惑不解,用夫妻兩人甚至用自己辦法代替神實現應許,以為神忘了自己。 (4)第四次的應許:我是全能的神;與你立約;你要成為多國之父;後裔繁多君王從中而出;我作你和你後裔的神;迦南全地永遠為業;割禮為證;撒拉成為多國之母;從撒拉得一兒子以撒成為立約之子;兩個兒子都蒙神賜福。(創17:15-19) 直到亞伯拉蘭99歲,再不可能生育,完全失去盼望的時候,神的應許再次臨到。時隔24年了!這次上帝華再次強調:亞伯蘭要改名為亞伯拉罕—稱為多國之父;世代男子要受割禮與神立約!主並具體指出:就在明年此時要生兒子以撒!連名子神都命名了!真是令人欣喜,也不可思議!一百歲的人怎樣能領受? 參. 為什麼上帝的應許要等這麼久? 一個不曾被點燃希望的人,或許也不會經歷失望的痛苦。24年後,亞伯拉罕已經九十九歲了。一路看來,神多次主動出現並應許,似乎忘沒有忘記祂和亞伯拉罕的約定,但是卻遲遲沒有行動。亞伯拉罕如何自處?對這位一再向他顯現的上帝,面對生活中各樣的處境和質疑,他做了什麼?如何在看不見回應的日子持續相信這個看似被遺忘的約定?為什麼上帝的應許要等這麼久? 一. 要人正視心中的焦慮:焦慮反映出對<神的應許>認識不足 焦慮源自對不確定的未來有負面詮釋:能力不足,資源有限,供應受限等。正視自己焦慮,可以澄清我們對神的認識。人的害怕,在於愛不完全。約一4:18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這對夫妻一開始喜樂勇往,已經變成漸行漸恐懼了!「應許」的意義開始不一樣:上帝似乎不急著給我孩子!為什麼祂要耽延?祂改變心意了嗎?我有什麼問題嗎?得罪了神嗎?是家人得罪神嗎?神生氣了嗎?還是,從頭開始就是我聽錯了?其實神並不沒有呼召我!?也沒有答應過什麼…在這些掙扎中人正視自己所認識的神,也等候神在環境中看見神。 二. 用相信,克服懷疑和恐懼 長久的等候,會使有信心的人變成怎樣?恐懼不安是第一個改變。神的恩典是主動的!在亞伯蘭的軟弱中耶和華顯現向他表明自己"你不要害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賞賜你”;亞伯蘭直率回答:"我沒有孩子,你還賜我什麼呢?"他向神挑戰:僕人以利以謝就要承受我的家業了! 神清楚回應他”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使亞伯蘭在失望中重燃希望! 來11: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人受了神安慰,就能繼續等待。 三. 神的應許延遲,使人更認識祂 神要人發展信心;在許的遲延中,人的忍耐會加增,對神的話語會再三思想。當應許成就的時刻,是在人長久的等候中,人企盼神的作為,神更能得著全然的榮耀。迫切禱告中的應許成就,也能使人無可推諉相信這是神的作為。 肆. 人在等候中所做的 人在等候中所做的,是對神的信心,在不同的信仰階段有不同的呈現。
伍. 神在人的等候中,做了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讀經都在想這個記載中誰做錯了什麼,做對什麼,想從中得到殷鑒。但今天我們將焦點放在神身上!你看見的神,是怎樣一位神呢?
結語 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 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人的盡頭,乃是神的開端。亞伯拉罕的信心旅程就是我們的信心之路。神從<人的不可能>開始帶領我們!給我們盼望,我們在喜樂中啟程;然後面對自己與神,必需被帶領到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轉而完全投靠神(林後1:9)的地步!這正是從絶望到盼望的信仰旅。 <神的應許>之所以精彩,不只是在於承諾的內容,而是給人應許的上帝!來更多經歷祂是怎樣一位神吧!祂是一位信實守約的神!引導我們的信心直到完全!祂說:你要行在我面前,成為完全人;我要堅定與你所立的約。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正是我們藉主耶穌所要得著的福份!祂說:我要使你成為大國;我要將土地賜你子孫為業;我要使萬民因你得福!信心的功課不會一夜速成,是長年的熬練與試驗而來的。從死心到盼望,我們來學習放下自己的小聰明。信仰路上神允許我們疑惑。軟弱時,讓我們想起上帝一再重申的應許!記得回到神的同在中,讓我們接受神一路的安慰鼓勵繼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