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氣教會觀摩有感
~打開教堂門,從服務到福音~
廖秋映姐妹
這一週熱鬧的新聞議題-媽祖遶境,網路上標榜這是台灣地表最大的遷移活動,好幾十萬人潮,9天8夜徒步340公里。是一個怎樣的吸引力? 讓人願意長途跋涉,苦待自己?是陪著大部份人長大,耳習目染的信仰文化嗎?這樣的文化來自於社區,它存在於社區的廟口文化,可見得信仰、文化、和社區是不相分離的。
4月3日,我們一行人37位前往高雄參訪的教會,正是結合社區文化與信仰傳播的最佳典範。來到高雄福氣教會,從參訪到簡報,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從外觀看似..荒廢已久的大樓地下室,在短短的時間竟能迅速擠身2000人教會之列,於2018年曾吸引1萬多人參與幸福小組國際研習會,與會者跨越了15個國別,足見其中蘊含著龐大的福音能量。
秉持與社區連結、做社區的好鄰居,教會全然對社區開放,20年前他們已經看見這個「影響力」,以成為「社區文化中心」為初衷,以「服務」民眾、進而達到「福音」的目的,教會積極參與社區熱鬧慶典,經營各項社區活動,開辦長青學苑、益人學院、青少年校園活動、兒童生命教育、設置關懷據點、日間照顧中心,讓民眾一波一波的人進來,教會儼然成為現代社區的活動中心。
教會大門開啟了,社區民眾進來了,各項服務活動成為福音的接觸點與橋樑,福音策略跟著啟動,藉著活動過程建立關係、贏得民眾的信任,進而邀請人進入幸福小組,接著受洗、進入教會養育系統、細胞小組等承接機制,讓社區工作與牧區牧養培育(進入小組、團契...)可以無縫接軌,達到傳福音的目的。而且整個教會動員,從牧長、小組、個人,人人上場傳福音,以致門徒被興起、教會被建造、處處滿溢得人的喜樂。
在民間信仰興盛的台灣,廟宇是社區民眾的日常活動中心,反之,基督教的教堂圍牆矗立,好似成了民眾難以跨越的神秘禁區;包括基督徒可能過去的觀念裡,也視教堂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殿堂。但高雄福氣教會卻打破民眾傳統的教堂印象,積極營造各樣機會,讓教會站在社區的街口,以服務社區、廣傳福音為目標,讓教堂的大門友善為群眾開啟,而今,福音果子結實纍纍,有目共睹從服務到福音的策略是可行且大有果效的。
回程在車上分享心得時,同行的兄姐都有相同的感動和共識。我們不只打開教會的大門,也要推倒心中的圍牆,耶穌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約10:16),當我們站到高處俯瞰社區男女老少人來人往,他們一個一個都是耶穌所顧念眷愛的!盼望我們貼近耶穌的心,藉著開啟社區事工,為教會帶來祝福,也願神祝福收割百倍、恩典滿滿。

|